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宝鸡医改模式:“淡化编制”破解医疗人才困局

“医疗人才奇缺、优秀医师青黄不接。再加上没有编制,想来的人来不了,不行的人走不了……”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前的用人困境,曾令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院长任炜伤透了脑筋。

任炜的头疼事,也是包括宝鸡在内的西部地区面临的普遍难题。长期以来,受制于编制数量少、薪酬待遇低,宝鸡市的公立医院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医疗水平的提升受到严重制约。

2010年,宝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实际上,针对紧扼医改“咽喉”的医疗人事制度的一系列创新,早在此前启动。

“直面医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待遇低’的现实,宝鸡开出的‘药方’是‘两放开一搞活’。”宝鸡市卫计局局长、市医改办主任宁建国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一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重在淡化编制管理,放开人事权和分配权,搞活绩效考核。

放开“进口”畅通“出口”

人才流动成常态

“宝鸡市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核定于上世纪80年代初,30多年未作调整。”任炜介绍,2003年时,宝鸡市中心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643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4名,研究生仅有7名。

20041月,全员聘用制在市中心医院全面推行。这一变动中,编制的审批管理被淡化,医院被赋予了在编制外用人的充分自主权。院内科室按照需求、岗位提交用人申请,医院确认后上报市卫计局、人社局,面向社会统一组织招聘。对于新聘用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和合同管理,人事档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由此,实现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同时,人员的“铁饭碗”被打破。医院对科室、科室对岗位实行二级考核管理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两次无法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予以解聘。

虽然管理严格了,但新聘人员却不必有后顾之忧。新聘人员与编制内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并纳入事业单位退休养老保障机制,此举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这样的“淡化编制”,既放开了“进口”,又畅通了“出口”,将人才的有序流动变为常态。2015年,宝鸡市中心医院完成了从“64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仅有7名研究生”到“拥有1663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博士生、220名硕士研究生”的飞跃。

宝鸡市公立医院的在岗人员也从原有的2338个增加至6028个,其中聘用人员占到76.92%,先后引进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达到372人,拥有高级职称的156人。作为首“吃螃蟹”者,2014年,宝鸡市医改汇报组走进中南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地市级汇报单位之一。

 “不养闲人、不亏能人”

差异薪酬能者多得

如何使吸引来的人才长久留下?与淡化编制相配套,宝鸡市放开收入分配自主权,实行岗位加绩效工资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除基本工资,医务人员的其余收入按岗位核定绩效。一岗一薪、异岗异薪。个人收入分配重实绩、重贡献,并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

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绩效工资占到工资总额的60%70%。绩效工资的分配,向临床一线、学科带头人、优秀管理人员倾斜,“不养闲人、不亏能人”。这样的能者多得体系,使中心医院的员工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保持了35倍的差距。

“与之类似,宝鸡市公立医院员工最高、最低薪酬差的平均值,也达到了23倍。”宁建国补充说,各院还划定了“红线”——不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薪资报酬坚决不与药品、耗材、大型医疗检查等挂钩,杜绝了“以药养医”。

改革后,宝鸡市的6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48516元增至2015年的71628.9元,涨幅接近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食药监总局:慎用含阿司匹林中成药 或造成凝

  按病种付费来了,药企该怎么接招?

  谁能夺得我国降压药市场“治高点”?

  Cell: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更“聪明”的药物清

  国庆过完,诺华裁员了,阿斯利康又卖业务了

  冯大辉要做医疗搜索,让我想到了几件事

  如何培养未来药物化学家

  传染病防治:中国声音日益响亮

  新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可能带来重大健康风险

  一次放置避孕5年!拜耳新型长效宫内节育器K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