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的保健品企业,到通过收购、扩张转型为综合性制药集团,再到分拆重组保健品和制药业务,健康元如今又回到保健品的单行道了。
剥离利润大头引质疑
2015年8月,健康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丽珠集团拟通过定增及现金收购旗下医药生物资产。由于拟剥离资产中的海滨制药与焦作健康元的利润今年大幅增长,占健康元中报合计利润的近一半,类似“把盈利的药厂都卖了,以后靠什么盈利”的质疑纷至沓来。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从来没有恒定标准。2001年,太太药业成功上市;随后的第二年,即实现对另一家医药上市公司“丽珠集团”的控股;紧接着在2003年,“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药业”,完成从保健品业务向综合性制药集团的转型。
为何要进行资产置换?公告声称,这是为了减少与子公司子丽珠集团间的关联交易,避免同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及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半年报也披露,若交易达成后,健康元主要的药品生产及经营均由丽珠集团实施控制。
重构“静心”品牌
此前多位行业人士透露,近年来保健品增速呈明显下滑。特别是今年,保健品在零售药店的销售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作为国内排名前列的保健品公司,健康元旗下有着丰富的产品组合,不乏堪称长青树的强势品牌,但就公司保健品整体业绩而言,近年来也随着保健大环境陷入慢增长。于是,除了集团层面的业务战略整合,公司针对保健品业务本身的运作,也早在升级布局之中。
从健康元再次专注于保健品,再回过头看年初的高层调整,就更好理解了。2015年初,在快消品领域拥有强悍履历的杨冬云上任集团总裁,其营销能力备受投资者期待。而且,相比制药业务,保健品业务显然更适合嫁接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其中,核心产品“静心助眠口服液”就是第一个改革对象。
据健康元相关负责人介绍透露,保健品行业多年来的恐吓式营销,破坏了整个行业与消费之间的互信关系,夸大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过高的不理性期望,潜移默化的将保健品定位为治疗药品,完全扭曲了保健品的实际功能和优势。
“静心”怎么变?首先,是极具勇气的、主动脱离治疗和倡导功效的品牌形象,将自身从原有的“更年治疗”重新定位为“更年调养”产品,强调长期服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因为“更年”一词目前的中国仍带有贬义,造成使用限制,于是将其形象地转化为“女人过了40岁”、“40+女人”的概念。
体验式营销令药店疯狂
品牌定位的转变,不再刻意地强调立竿见影的疗效,会不会影响到销售呢?那就先来看看与其合作药店的反馈。
今年5月初,公司开始试点针对“静心助眠口服液”产品的动销方案——“免费喝5天”主题活动,也就是顾客只要买一盒60支装的“静心助眠口服液”,公司另多送10支(每天两支,可喝五天),若试喝体验效果不好,即可在购买药店进行退货。
这是一场传统保健品跨界互联网思维“免费模式”的行动,这一“激进”甚至堪称裸奔的活动,迅速引爆了店员的销售意愿,有的连锁销量甚至一举超过三年的销量。这也自然收获了连锁药店的疯狂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举办了300多场体验式营销活动,而更多的活动申请正在排队中。
静心的“免费模式”更是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有效的进行线上线下传播联动,快速扩大传播面,对于终端门店引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做更年调养的品类教育,微信朋友圈做活动告知,建立社区让店员形成互相PK的氛围,让整个“免费喝5天”活动彻底引爆。
构建渠道合作新模式:互联网时代的贴地飞行
在现有渠道的升级之外,移动互联网、电商也已经是难以回避的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变成了品牌商、代理商、终端在营销布局方面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