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基因测序万亿市场望开启,集中爆发是否指日可待?

在沉寂近5个月之后,国家食药总局于日前批准了两款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第二代基因测序由此走出“二月禁令”阴影,在政策层面首度获得肯定。据业内预计,相比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第二代基因测序潜在市场规模或在万亿元级别。

抢滩基因检测蓝海

日前,华测检测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暂未开展基因测序等相关业务,预计未来上海医学实验室将会提供相关检测服务。此外,海王生物在被问及是否有意研究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时,也表示不排除对新兴领域的探索。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自国家食药总局于72日批准第二代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以来,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关基因测序的提问便始终不断,市场及投资者对基因测序给予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此次食药总局批准的基因测序产品系第二代基因测序,而第一代基因测序发源于1975年。

东方证券医药研究员田加强介绍,第一代基因测序统治测序领域达25年之久,目前仍应用于部分小规模科研项目,但存在成本高、流通量低等诸多不足,客观上影响了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相对而言,第二代基因测序极大的降低了测序成本,且缩短了测序周期。

今年年初,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数万美元降至1000美元以下,国内以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为代表的企业也先后启动基因检测试剂盒申报工作。不过在2月份,食药总局与卫计委联合下发通知,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其中就包括应用前景最广的产前基因检测。

上述禁令出台后,华大基因等公司一度被认为将失去第二代基因测序的发展先机。但时隔5个月之后,食药总局批准了两款第二代基因测序试剂盒,均为华大基因旗下产品。

对此,方正证券医药研究员刘亚明表示,在lllumina公司等占据全球70%以上基因测序仪器的背景下,华大基因二代基因测序试剂盒的获批意味着国内企业将在测速试剂上获得一定的机会。

除华大基因外,达安基因通过持股42.5%的子公司广州立菲达安涉足第一代基因测序领域,而达安基因另一持股17.14%的子公司广州爱健生物则主要涉足第二代基因测序。千山药机则通过控股子公司宏灏基因直接切入基因芯片技术,6月下旬,千山药机还计划继续收购宏灏基因27.16%股权,以使持股比例增至79.73%

据田加强测算,基因测序业务商业价值“颠覆想象”,仅在孕前基因病筛查的细分领域中,5%的渗透率便可带来7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一旦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至测序成本足够低的程度,则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可到万亿元。

行业爆发仍需时日

据悉,在整个基因测序产业链中,lllumina等公司在偏上游的测序技术中占据垄断地位,而在偏下游的基因数据服务及产出方面,华大基因等国内公司则更具优势。尽管如此,国内基因测序仍未达到集中爆发的地步,到目前为止,在已涉足或有意向涉足基因测序的上市公司中,并无一家公司的基因测序业务成为主营业务。

 以达安基因为例,子公司广州立菲达安去年营业收入为111.95万元,亏损575.82万元。千山药机子公司宏灏基因去年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为87.16万元。至于同样涉足基因测序业务的紫鑫药业,公司去年10月份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目前也只是走完相关程序,尚不能确定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具体时间。

记者注意到,相关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关于基因测序的提问时也较为谨慎。如投资者问及达安基因检测测试盒临床试验需要多长时间,公司称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千山药机针对公司基因测序仪研制成功的传闻,则多次提醒投资者以指定披露信息为准。

当然,更多的公司则是矢口否认与基因测序有关联。如博晖创新一度被传与lllumina公司洽谈合作,公司明确否认。另外,荣之联、宏达高科、昌红科技、安科生物、利德曼等多家公司也明确否认涉足基因测序领域。

据了解,基因测序目前在国内仍面临诸如成本、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大规模应用。资料显示,国内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产前筛查,且集中于主流城市三甲医院。近三年国内共有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国生物企业:会沦为另类的世界工厂吗?

  药物经济学:让政策坦然面对质疑

  中国药企成长路上遭遇十大焦点问题

  分类招标夯实基药地位

  支持罕见病治疗 不仅仅要“入医保”

  医改政策暖风频吹 私募大佬“恋”民营医院

  医疗健康板块 私募基金眼中白马

  最严限抗令实施两年 患者用药概念亟待转变

  政策红利推动医疗器械板块强劲走势

  医药行业2014年中期投资策略:关注招标动向

诺华及其下一个癌症冒险

上市药企上半年业绩预告分化

生物仿制药能否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

制药业风起云涌的2014

五问《财富》500强之医药健康领域版图

民营医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盘点:基因测序细胞治疗

国内明胶空心胶囊年产量达1000亿粒

消失的低价药:重回药房“道阻且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