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仿制药生死关:期限内未完成一致性评价药品将被取消

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已经吹响药品自救之战的号角,全面展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缩小这一差距。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下称《意见》)3月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制药企业对仿制药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的一致性进行评估,整个医药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半年多时间过去,很多企业还没有启动这个工作。”一位药品行业的专家说。

  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距离

  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指出,能够获得FDA批准的仿制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GMP标准和被仿制产品同样严格。

  “原研药只需一片的量,在中国却吃5片,想扭转这个情况,提高中国仿制药的药效,只有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而且这在国际上是通用的方法,也是必走之路。历史上,政府给仿制药开了口子,在没有做药品一致性评价实验的情况下就上路了,迄今不能再回避这个问题。中国药品的质量和药效必须进一步提高。”一位参与《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专家表示。

  在缺医少药、制药行业基本空白的情况下,仿制药的出现,曾挽救了很多国人的性命。目前我国有药品批准文号18.7万个,其中16.8万个药号是2007年以前审批的。而在已批准的7000种、12.1万个化学药品中,绝大多数是仿制药。

  “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价格低廉,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是,中国的药品审批仅进行‘质量标准’控制,未进行生物等效性验证。也就是说,大部分仿制药仅是化学成分相同,临床有效性是否等同不能保证,造成大量‘合格的无效药’占据仿制药主体。国际上对产自我国的仿制药基本不认可。”一位药品行业专家表示。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在其《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提到,大量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仿制药、中成药甚至假劣药品,通过地方保护、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等不正当手段进入正规渠道,包括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报销目录。部分产品为了中标,价格降到成本之下,药品质量缺乏保障。而疗效确切、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药品,如不适应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很难推广应用。因此出现了“劣药驱逐良药”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医疗支出。

  中国当前这种只有质量保障、没有药效保障的药,成为了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的鸿沟。

  历史的补课

  没有经过药效评价的中国仿制药们,必须要经过药品一致性评价这一生死之关。

  《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国家食药监总局一位官员表示:“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这是补历史的课。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中国政府给予了药品最低的入门门槛,在它们经营药品很多年之后,每个企业都应该考虑去做药品一致性评价,承担起企业责任。一个90%以上都是没有经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大国,有何理由不进行这项工作?前期钱也让你们赚了,现在说做实验没钱,能说得过去吗?”一位参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文件制订的专家表示。

  初步统计,2007年10月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基药目录中有289个品种、17740个批准文号或注册证号,涉及1817家国内生产企业、42家进口药品企业。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5地医保调查:跨省结算,究竟卡在哪儿?

  Tecentriq或将进入肺癌领域将与派姆单抗及纳

  Illumina 股票大跌,高通量测序仪销售第三季

  跨国药企掀裁员潮 中国市场不再是避风港

  31省药商平均销售排行榜,第1名太惊人!

  “三年之约”已到,艾伯维的下一个“三年”

  在舒适区呆久了“国产DR”会存在哪些问题

  140家医疗类上市公司转型的六大方向三种方式

  国产新药的“制度瓶颈”怎么破?

  云南省:2016年关于中标药品增补交易包装的

览博网与日本KISHIDA合作推进中日化学品流通

廉价药每年消失几十种 换“马甲”变新药价格

CFDA发文,辅助用药或大淘汰

138家公司前三季净利预增18% 医药工业板块复

中国式分级诊疗进行到哪儿了?

“药占比”的考核带来的医改扭曲

一致性评价掀供给侧改革 过半药品批文陷“生

“精准医疗”是泡沫?两篇权威杂志文章试图

形势严峻 挽救中医药发展已到生死关头

创新药市场“蛋糕”达4万亿 中国药企咬不了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