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产业慨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时代,生物产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力支持下,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增长势头即将势如破竹。而在生物产业尤其以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引领整个行业的龙头,被市场认为是目前战略新兴产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产业。未来,生物医药行业将享用价值万亿的盛宴。目前国内已有一批领先性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那么这些上市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什么?未来经营预期如何?是什么让他们得以在生物医药领域得以安身立命?我们将为您深度解码,国内已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
国内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主打生产领域
单抗行业
我国的单抗产业起步较晚,开始于2000 年以后罗氏等外资重磅单抗药物的进入,目前规模仍不大,估计终端用药不到20 亿元。但随后百泰生物和中信国健等几家国内厂家的单抗产品上市,市场经过了初期普及将扩张迅速,稀缺产品的盈利能力也将显现。
益赛普是爆发力和盈利性远高于普通仿创药品。中信国健2006 年上市的单抗药物益赛普,治疗中度及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仿制安进的明星品种恩利(10年全球销售35亿美元)。益赛普上市第5 年后销售额近4亿元,其成长的爆发力远高于普通的仿创药物。同时,单抗药物的盈利能力也远优于普通品种,估计中信国健的净利润率在40%左右。
因此,从目前益赛普的情况可以初步推论:在目前肿瘤、关节炎等重大疾病领域,特效单抗药品供给有限,进口产品价格过高,在初期进入的国内仿制、仿创品种将共同培育和分享市场的高速成长阶段。海正药业、双鹭药业、丽珠集团等也在积极进入单抗领域。
疫苗市场
重磅品种构成全球疫苗市场半壁江山:2010 年,全球疫苗市场销售额前5 位产品的累计销售额达到69 亿美元,占据当年全球疫苗市场的市场份额4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疫苗的重磅品种是保险覆盖所支持的高价创新疫苗,高价高接种率造就了大品种,而其支付环境有别于国内疫苗市场。
国内疫苗的支付端是二类泾渭分明的市场:一类疫苗由于财政投入额度有限,基本无法孕育出重磅品种。二类自费苗由于需要考虑支付能力和接种率,定价上会有所权衡。目前国内二类苗的定价主要在200-300/人份区间,如狂犬病疫苗、水痘疫苗、4 价流脑苗等;而受国内的支付能力和接种意识制约,总体的接种率有限。
因此,初步认为,在国内疫苗市场环境下,治疗性疫苗和癌症疫苗是未来最有可能产生大品种的领域。推荐华兰生物、智飞生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化学药领域的酶抑制剂属于小分子靶向药物,由于靶向药物并不只是针对一种癌症,产品可以获准新的适应症来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因此小分子靶向药物也成为了新一代的抗癌明星。
在各种小分子靶点中,酪氨酸激酶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效果明显的抗肿瘤药物靶点。随着2001 年第一个治疗白血病的“重磅炸弹”小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上市,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得到临床的迅速认可和广泛应用,2001-2010 年,替尼类全球市场规模从不到2 亿美元增长至93 亿美元,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在重大专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进程有望提速。目前多家医药企业已构筑了自身研发平台,拥有自己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创新技术。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化学药龙头,在小分子靶向药物领域已先行一步,未来几年将是国内小分子靶向药领域的领域企业,也将是替尼类市场扩张的主要受益方。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大都是人体蛋白或其突变体,以弥补某些体内功能蛋白的缺陷或增加人体内蛋白功能为主要作用机理。目前,重组蛋白药物主要包括多肽类激素、人造血因子、人细胞因子、人血浆蛋白因子、人骨形成蛋白、重组酶、融合蛋白和外源重组蛋白等。
长效重组蛋白药物有更好的接受程度:长效的重组蛋白类药物有更好的市场接受度和潜力。由于很多重组蛋白类药物的体内半衰期短,而大部分蛋白类药物又为针剂,长效产品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巨大改变。在传统重组蛋白基础上改进长效化后,已产生众多成功品种,上市后销售额已迅速超过或逼近传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