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中药材/API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印度仿制药“正名” 运作模式可供中国借鉴

印度和诺华之间持续7年的诉讼终于在近期告一段落。

  41日,据美联社报道,印度最高法院驳回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对改进后的抗癌新药格列卫(Glivec)专利保护的要求。认为印度本土“仿制”的癌症特效药可以继续售卖。

  和往常一样,判决引起了不少争议,支持者们认定,这一判决保障发展中国家民众获得平价药品的权益,无国界医生(国际)主席卡云勒卡亚医生(Dr  Unni  KARUNAKARA)说:“对于依赖来自印度的可负担药物的数以百万计发展中国家的病人和医生,以及无国界医生等的治疗机构来说,这真如释重负。”而诺华公司一方则认定,这一判决严重“阻碍创新”。

  不管如何,这一判决被认为是印度仿制药市场的分水岭。从此之后,作为“世界药房”的印度将会把仿制药进行到底。

  诉讼拉锯战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数百民众走上街头,高举“专利杀死病人”的标语,抗议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挑战印度专利法。在此之前,来自150个国家的近30万公众,以及“无国界医生”等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出呼吁,要求诺华终止对印度政府的法律行动。

  这场诉讼持续了整整7年多,争议的焦点在于诺华的抗癌药是格列卫(Glivec,或称Gleevec),这种1993年就开始被诺华开发的药品,其分子化合物又叫做伊马替尼(Imatinib)。据介绍,这种药品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是现阶段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并且在40个国家获得专利权。

  然而在印度,格列卫却并未被授予专利。依据印度2005年才修改的专利法,印度只支持1995年后开发的新药,不支持现有药物混合或者衍生药物申请专利,格列卫被拒绝的理由是1995年就已经存在新药的升级版,不属于创新药。

  另一方面,印度也在生产自己的格列卫。这种仿制药在效果上,和诺华公司格列卫区别不大,但不受专利束缚。由于无须支付专利费,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诺华“格列卫”一个月治疗花费高达4000美元,印度仿制药仅需73美元。

  对于贫穷的患者来说,印度的格列卫无疑更受欢迎。可是对于诺华来说,一旦印度打开仿制药的大门,不仅将扩大其在第三世界药品市场的优势地位,还会进一步让其在欧美药品市场进军,这样一来,公司将会损失惨重。

  诺华一直寻求印度法院认定这家企业研制的抗癌药“格列卫”改进型应受专利保护,宣称改进型更易于人体吸收,是一次重大改进。不过,印度最高法院最终认定,这种改进型药品“不符合创新和独创两项标准”,支持印度专利局先前判断。这一判决意味着印度制药企业可以继续合法“仿制”这种药品。

  癌症患者援助协会律师阿南德。格罗弗说:“判决对于向贫困人口提供平价药品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诺华对印度专利法中的攻击已然失败,印度的专利办公室应该将此视为一个清晰的信号,该法例必须严格执行,轻率、不严谨的专利申请应该被拒绝。”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驻印度经理孟甘妮(Leena  MENGHANEY)更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诺华当天发布声明,批评这一判决“阻碍日后创新”。英国《金融时报》331日报道,这家瑞士制药企业先前威胁,如果输掉诉讼将停止向印度市场供应新药。

  在诺华的中文网页上,印度产“格列卫”仍被称为“假药”。

  印度仿制药业

  这一判决被认为是一大分水岭,印度制药企业先前主要仿制那些售价高昂、用于治疗艾滋病、肺结核和癌症的药品。如今,则会将目光放在更多药品制造领域。

  印度一直有着“世界药房”之称,这里的仿制药产业十分发达,产量占全球仿制药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H7N9防控日紧 POCT产业挟势而动

  两月三起资本市场退市 中资医药股离美返国之

  俄罗斯食品添加剂市场潜力释放

  药价“忽冷忽热”折射医药监管乏力

  中药在泰国市场前景广阔

  医药科技产业:从仿制到创新 路有多长

  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感染性疾病在中国泛滥

  道地药材不地道 原料需国家扶持

  中国崛起驱动生物制药投资热

  2012年医疗技术研发投入Top10公司

吃药行情再现市场 抗癌概念股昨逆势大涨

生物仿制药的 中国梦

新政出台一年遇冷 “强仿”风险令本土药企却

填补空白:一体化研究起步

中国医药外贸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西成药居首位

中成药价格调整逼近 新晋基药品种生产压力增

制药企业试水大健康产业 先天优势促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破解“世界性难题”

中药材造假行为泛滥 手段专业行家都看不出

网络问诊陷阱多需谨慎 折射医疗资源紧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中药材/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