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印度制药业:供应与外包 中印争食上游

过去10年,中国和印度医药市场经历着快速增长,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两个新兴市场,众多跨国制药公司趋之若鹜。同样,近几年中印两国本土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生产技能和合规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达到国际制药领域接受的水平。这些特性,再加上较低的成本,中印两国的原料药产品和研发外包服务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然而,尽管中印制药业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许多药品生产相关领域,这两个国家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跨国性采购/外包公司试图了解这些差异,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

最新一期《生命科学领袖》(Life   Science   Leader)杂志对中国和印度医药制造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每个国家200家主要制药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研究,揭示了两国药企在市场规模、成本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化,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两国采取的不同策略。

整体比较:中印不分伯仲

在许多方面,中国和印度非常相似。两国地处亚洲,人口众多,都属于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两个国家在许多行业中,大多数工人的工资较低。

一般来说,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好,在过去20年里,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巨额投资。中国的物流服务,也比印度发展得更好,成本更低廉。这些优势对外国公司而言最具吸引力。

印度的信息技术(IT)比中国发达,这一点在制药行业尤为重要,IT在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学和临床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中国同行相比,大多数印度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文化更接近西方企业。这使得印度企业与西方伙伴谈判时更容易,易于达成商业交易。

中国在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更加完善。但由于起步较早,印度制药企业比中国更具实力和规模。印度目前在国际市场已有相当数量竞争规模的企业,中国制药公司至今难以望其项背。

目前,印度制药产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比中国高25~30%。这一现状令中国更具大宗物资采购或长期外包大型制造业项目的吸引力。

原料药:急需提高技术含量

与中国原料药发展路径不同,大多数印度制药公司在一开始就进军简单剂型,逐渐转移到新的或复杂的药物输送系统,再发展原料药。这种模式被称为“逆向工程”,由此造成了印度原料药的短缺。印度制药业的原料药只有70%是国产化,其余都是从他国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制药公司采购中国原料药已有多年历史。

在全球医药制造业,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商。在全球市场2000种原料药中,中国可生产近1600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新一轮药品调价“靴子”落地 药品流通改革有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发改委再调药品价格 罗氏等外资药企首当其冲

  中药材“掺伪掺劣”层出不穷 缺乏规划化评判

  多个疫苗新产品面世 “中国军团”酝酿爆发

  跨国药企接连在华成立合资公司 深耕中国市场

  中药国际化步伐缓慢 提升质量标准成重点

  原研药单独定价特权致药价虚高

  兼并重组成医药企业发展重要路径

  营养保健业首纳十二五 诚信危机倒逼行业自救

中美医改面面观 “中国路”彰显体制优势

仿制药博弈升级“第三世界药房”路在何方

网上药店竞争火药味渐起 谁能笑到最后?

各国政策监管脱节 原料药标准全球化仍需努力

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如何治理

OTC广告或被禁 上百亿蛋糕告急

药企抢滩医疗服务市场 火速从医掌控行业终端

国内制药企业并购3.0时代当以技术抢滩

慢热型生物医药产业的“钱殇”

2011年药品注册审批 创新药成亮点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