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新药研发想象成一间厨房,那制药公司好比大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企业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康德”)则负责打下手,甚至兼点颠勺、颠锅的活儿,让大厨能腾出手专心炒菜。
作为一个平台类医药服务公司,药明康德被业界公认拥有新药研发能力,这代表其随时可实现从CRO到制药企业的转型,“与客户争利”。但药明康德对外表示,绝不会做中国的制药企业,只想为更多药企提供便利的研发服务。
与大多数本土药企“在中国为中国”(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不同,从2001年创办到2012年,药明康德的战略是“在中国为世界”(in China for wor1d),主要服务于更注重创新药研发的外资药企。但近年来国内药企羽翼渐丰,国内市场已成为药明康德瞄准的下一个目标。
9月29日,药明康德总市值已超过146亿元,略高于当日人福医药的145.57亿元。药明康德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公司。
回国创办研发外包公司
药明康德CEO李革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89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并于1993年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1999年,李革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回国向国家卫生部领导和国内制药业界介绍了有关“组合化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回国考察,他发现了国内制药行业的一个问题:众多制药企业在基础设备和生产能力上并不比国外药厂逊色,但因持续创新能力缺乏,只能长期依赖仿制药生产。当时,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需投入数十亿元的资金和至少10年的漫长时间。而国内制药企业若能将新药研发中部分环节交给CRO平台处理,就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李革于是萌生了创建研发外包公司的想法。
创业道路上,梦想与现实必须兼顾。李革发现,每年国内毕业的化学专业本科生中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或者薪酬很低。但只要经过合适的培训,这批毕业生就是做研发外包的极好人才。
这给李革吃了一颗定心丸。2001年,李革毅然回国成立药明康德,成为国内CRO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开始了疯狂的“圈人运动”。
如今,要问世界上雇佣化学专业人才最多的医药企业是谁,一般人都会回答是辉瑞、葛兰素史克、礼来等,但答案其实是药明康德:这里有3500名化学专业人才,能够将几百甚至上千项目同时进行,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打造一体化研发平台
随着药明康德的盘子越做越大,其人力成本优势也开始弱化。这种情况下,李革并未以裁员、减员、降薪等方式来控制成本,而是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的存量优势,打造“一体化研发平台”。
这一改变,与李革对于CRO的独特理解密切相关:作为研发平台类公司,最关键的不仅是价格,还有服务的全面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对客户信息的保护。
在创立初期,药明康德主要做小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类似于厨房中的“洗菜、配菜”。而2008年底,药明康德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执行主任黎健从美国强生公司来到药明康德,参与到“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致力于将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到制药研发的每个环节中。
黎健及团队成员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药明康德将服务范围延伸至生物制剂生产服务、抗体及生物诊断试剂的生产和销售、临床研发和产品注册服务等15个领域。
不过,这么多“大厨”都来订制服务,如何保证菜谱不外传?
就如支付宝为淘宝网交易提供安全功能一般,药明康德也建立了一套内部管理系统,确保客户机密不被泄露。其中一些重要的商业文件和研究资料,会提交到上海市公证处独立公证。“世界一流制药企业纷纷选择药明康德作为合作对象,这本身就代表它们对药明康德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可。”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