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需改善、原料药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和国家各部委陆续采取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影响,2014年前3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外贸形势喜人,进出口总额达43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3%,分别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和医药外贸增速9.4和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233.61亿美元,同比增长7.88%,高于医药出口增速1.3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9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9.09%,高于医药进口增速5.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相对去年均有明显回升。
西药大类中的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三大细分品类的外贸增长率均领跑我国医药类商品外贸增长榜单,也为我国年内实现7.5%的外贸增长目标作出了贡献。
{出口} 形势好转促外需改善
2014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温和复苏轨道。从上半年情况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加快,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有所增加。但全球经济仍处于动荡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
均价止跌反弹
2014年前3季度,我国出口西药类商品575.7万吨,同比增长5.63%,延续了近年来的出口数量增长势头。出口均价止跌反弹,2.13%的同比增幅是国际竞争形势好转和外需改善的体现。
从出口市场上看,我国西药类商品对亚欧传统市场的出口依然稳健并保持优势,出口额合计占据我国西药总出口额的72.5%,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57%和6.14%;对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表现较差,分别同比增长2.52%和1.16%;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表现中规中矩,分别同比增长6.15%和6.45%。
从出口国别上看,我国前3季度共向19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西药类商品。印度排名榜首,我国对其出口西药类产品3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增幅也位居前列,这主要得益于印度对我国6-APA和拉米夫定等抗艾滋病原料药进口额分别大幅增长了35%和46%,金额均过亿美元。美国屈居第二,28.88亿美元的进口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1.96%的同比增长率波澜不惊。在榜单中排名3~10名的第二梯队国家——日本、荷兰、巴西、西班牙、比利时五国,从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金额均有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德国、韩国、意大利则仅有稍微增长。
大宗原料药状况逆转
2014年前3季度,我国共有9900家企业经营西药类商品出口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348家,反映了当前我国医药出口活跃的现状。民营企业依然是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的主力军,127.79亿美元的出口额使其占据我国西药出口55%的份额,10.59%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西药出口增长的支柱。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西药出口活力减退,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7%和6.96%。
在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企业榜单中,上海怡世翔物流、浙江省医保、通辽梅花生物、华海药业、浙江化工、浙江新和成、珠海联邦制药、浙江横店普洛、潍坊英轩实业和海普瑞药业占据前10名。前3季度,浙江化工和浙江横店普洛出口业绩突出,出口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0%和20%以上。
从出口结构来看,西药出口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料药的出口占比依然权重,192.83亿美元的出口额使其占据着西药出口82.5%的比重,表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出口数量和均价分别同比增长5.4%和2.6%。西成药和生化药分别出口21.52亿美元和19.26亿美元,占比相差不足1%。二者出口数量均有8%的同比增幅,但出口均价则表现迥异,西成药价格下跌2.72%,而生化药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具体大类来看,维生素类、青霉素类、激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大宗原料药出口增势强劲,同比增幅均为两位数。有关制剂的出口形势也好转,其中青霉素和维生素类药品出口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6%和14%;蛋白胨衍生物、酶类、琼脂、重组人胰岛素等生化药产品出口形势也较好。
{进口} 庞大高端消费拉动市场
2014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数量同比增加13.26%,同时进口均价同比上涨5.14%,形势也是量价齐升。进口西药商品数量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存在着庞大的高端医药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