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召开第13届Cphi中国展新闻发布会,对今年我国原料药国内外市场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总体形势是在挑战中前进;企业必须关注产业升级,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再造中找到自己的新的定位。
医保商会预测,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增幅为8%~10%。
出口面临诸多挑战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原料药制造工业总产值为3304.75亿元,同比增长16.59%,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1%。据医保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为226.9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出口量为606.23万吨,同比增长3.04%;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微增0.11%。与上年相比,201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略有增长,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没有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一季度,我国原料药出口额为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出口增速仍在低位徘徊。
从国际市场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至180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102.86亿美元、64.11亿美元和34.45亿美元,三大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8.75%,主要出口市场格局并未改变且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前十大市场依次为印度、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和比利时,所占比重达61.44%。从出口额看,201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品种有101个,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有66个,我国仍为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原料药国际市场第一大供应商。
医保商会业务协调二部主任曹钢表示,2012年我国医药原料出口整体格局没有出现突出的变化,出口增速放缓与全球经济乏力息息相关。但是就国际市场而言,目前欧美经济复苏仍具很大的不确定性,短时间内市场需求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俄罗斯、南美等新兴医药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开拓难度加大;非洲、西亚、中东等市场贸易风险较大,企业涉足心态谨慎;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更低,货币贬值更快,将挤占中国产品市场份额。
众所周知,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出口大国,原料药品种全、规模大、质量高、价格低的优势明显,短期内无从替代,产业链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低互补,与印度等竞争对手各有侧重。我国原料药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占我医药总出口额的50%以上,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E、糖精钠和扑热息痛等大宗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到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其他约70多种原料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亦占有较大比重,拥有话语权。但是,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保标准的提升,我国原料药优势正在逐步削减,一些制造成本更为低廉的区域成为全球原料药基地转移的目标。如近两年印度原料药生产企业已恢复生产。
四大问题成拦路虎
曹钢认为,目前我国原料药行业面临的困境集中在以下4方面。
一是产能过剩。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显著上升,超过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总资产的增长速度,显示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在新修订药品GMP改造过程中,原料药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大型制药集团在产业链配套的驱动下进入原料药领域,压低了行业的整体利润,造成恶性竞争。
二是制造成本上涨较快。2012年,我国原料药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环保成本能力不高、环保标准提升速度太快。另外,制剂招标采购持续降价传导到原料药,导致原料药陷入制造成本上涨而下游承受不住的尴尬局面,给原料药生产企业经营带来极大困难。
三是人民币汇率制约。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不断加大,附加值较低的大宗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压力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正逐渐丧失。
四是国际监管日趋严厉。